畅想阅读 | 文学的巨匠,文艺的园丁


· 茅 盾 ·

       1896年7月4日,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成就了茅盾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茅盾是现代作家中,参与政治最积极的知名人士之一,与现代中国政界关系极其密切。他又是现代政治人物中,少数几位能够真正在文学领域享有崇高声誉的标志性人物。没有历经动荡的时代,茅盾不可能有大起大落丰富多彩的人生感受,不可能获得巨大的写作激情来创作《蚀》三部曲、《子夜》这样轰动一时的作品。

       1981年,茅盾病逝。根据茅盾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

       从民国时代起,至1981年病逝,茅盾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坛的领袖人物。茅盾作品中文学、政治的跨界与混搭,让我们见证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本期畅想阅读带来4部茅盾作品,兼有长篇与短篇小说。


No.1

扫描二维码阅读↓↓↓

       《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上海。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暗流涌动的博弈,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小姐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

       同时,作家又通过一些细节,侧面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的战争,更加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以全面的表现。

       当然,茅盾的“大规模”“全面”描写,并不是把各个生活片断随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结构,细密布局,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No.2

扫描二维码阅读↓↓↓

       《林家铺子》于1932年6月发表,当时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

       《林家铺子》和《春蚕》描写的都是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动乱生活。“一二八”后,茅盾曾经回到故乡小住。在那里,他亲眼看到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魔爪,已经将农村经济推入破产的境地,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的炮火更加速了它的崩溃。原先曾经是相当富庶的江南农村及小市镇,呈现出一片萧条的凄惨景象。这些都给茅盾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创作了小说《林家铺子》。


No.3

扫描二维码阅读↓↓↓

       1927年的中国笼罩于大革命失败的阴影中,革命阵营内部动摇、攻讦,农民运动被反动势力摧毁,南昌起义失败。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正大批通缉革命分子,茅盾名列其中。出于安全的考虑,茅盾隐居了将近十个月,除与居住较近的叶圣陶、鲁迅等人有来往外,几乎不与外界联系。相交甚深的萧楚女、侯绍裘等相继遇害,使茅盾更感到痛苦、愤懑。

       大革命中各式人物,特别是女性在革命过程中的音容笑貌,或兴奋积极,或悲观厌世,在茅盾的心里沉积、过滤,他决心把五卅惨案到大革命时期这段起伏跌宕的岁月记录下来,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人物原型,以女性故事为突破口。

       1927年9月至1928年6月,茅盾完成三个连续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1930年,三篇合成一书题名《蚀》,暗喻人事的低谷如短暂的日月蚀(食),过后将是灿烂的光明。


No.4

扫描二维码阅读↓↓↓

      《小巫》是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少女菱姐的故事。

      菱姐十五六岁年纪,是大上海的一个嫩雏,后被到上海办烟土的老爷带回。菱姐以为她从此有好日子过了,却不料她自从踏进老爷家门槛的那一刻起便被当作灾星降临。

      小说情节惊险,读时屏息紧张不已。小说的场景设置及文字描写的声响动静让读者自然在大脑里安排出一个舞台,看戏般设身处地把文字之砖搭建出一幕幕立体的画面。其中每一个人的话语不算多,却都把人物角色的性格彰显无疑。最终,这个阴暗可恶的家族硬生生在惨遭老爷姑爷少爷老太太轮番身心蹂躏下的小妾眼里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