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阅读 | 希望每个人都有诗和远方,还有回得去的故乡

·卢一萍·

1972年生于四川南江,1990年参军入伍并开始创作,199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其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上海文学奖、天山文艺奖、四川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

驻疆的军旅生涯对以写作为业的人来说,或许意味着更大的幸运。卢一萍拥有其他作家难以获取的人生体验和写作资源:喀喇昆仑的高绝于世,雪岭冰峰的静寂无声,与亘古同在的戈壁狂沙,塔吉克族生于马背死于马背的忠贞诺言,连同半个多世纪以来由进藏先遣队、驻疆部队、生产建设兵团等无数远道而来的年轻人留下的泪与歌……

这些或虚或实、或近或远、或灰暗或绚烂,但无一例外闪耀着强烈生命光彩和原始活力的素材将卢一萍包裹、笼罩,宛如慕士塔格峰投下的巨大日影,不仅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主要背景与基石,更为其创作观念与创作风格的形成厘清了来路。

本期畅想阅读推出5本卢一萍作品,重温高原上的泪与歌。


No.1 不灭的书

暂无纸质本
扫描二维码阅读↓↓↓

《不灭的书》收录了作者20余年来发表的72篇随笔,包括书评、作家印象记、言论、序跋、访谈等,分为五编。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生活地域、人生看法、写作观念的整理,对过去岁月的检视,对自己创作的梳理,对人生积淀的总结,对师友的怀念和感恩。70后的作者是当代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中坚力量,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得作者在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埋头创作的方方面面都具有自身及时代的独特视角和解读,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不同阅读感受。


No.2 帕米尔情歌

暂无纸质本
扫描二维码阅读↓↓↓

《帕米尔情歌》混合着这个时代最为斑驳和绚烂的色彩。童年记忆、边疆气息、军旅生涯;诗歌、散文、小说,分别来自于三个不同方向和不同文体的文学实践,正在将他带向一个不可知的未来。温婉的叙事和尖利的疼痛,不仅仅来自于身体的暖味,更来自干一个人内心的原野。

卢一萍醉心于叙事形式的实验,也涉笔荒诞、孤独、暴力、性与死亡,但其基本精神取向不是存在主义的,而是以荒诞的叙事形式来实现对生命存在的诗性意义的理想追求。


No.3 八千湘女上天山

索书号:556916
馆藏地:密集书库
扫描二维码阅读↓↓↓

1949年底,新疆和平解放后,驻疆二十万官兵铸剑为犁,垦荒屯田,扎根新疆,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但“没有老婆安不下心,没有独生子扎不下根”,如果官兵的婚姻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决策者们决定征召女兵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首先征召了八千湘女。这些女兵大多是知识青年,其中有大学高材生,有国民党将军的女儿,也有大贾巨富的千金。所有人都怀着青春的梦想,行军数月,来到了遥远的边疆。从那时起,她们就开始在这苍茫的大漠戈壁,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也演绎着她们的理想与追求,光荣与梦想。她们孕育了后代,也孕育了爱、宽容、大义和坚韧的精神,被誉为“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

这部报告文学彩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写成。它是一部进疆湘女的回忆录,是对已被尘封史实的揭示,也是对褪色的大众记忆的竭力恢复。


No.4 世界屋脊之书

扫描二维码阅读↓↓↓

《世界屋脊之书》用最少、最简约的笔墨说出一个神秘的地域境界和生命状态。在一个人的行走中,目击和体验到了“世界屋脊”最本真的自然景观乃至对每一个“土著”与“过客”的精神熏陶和内心清洗。

书中的《喀什噶尔之书》《帕米尔之书》《喀喇昆仑之书》和《阿里之书》等作品,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一种开阔、内在的澄澈、丰沛、灵性的思想与灵魂状态。《弥漫的香妃》《河流的勇气》《千年歌舞》等,还带有明显的探查与考证色彩,以及某些现实与梦境交汇融合的氤氲与苍茫之感。


No.5 生存之一种

扫描二维码阅读↓↓↓

《生存之一种》是一部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笼罩》,《如歌军旅》,《二傻》,《生存之一种》,《远望故乡》等5篇小说,涵盖军旅生活、战争、乡愁等多个主题。

卢一萍用多种方式,去开拓、营造和无休止地“丰饶”自己的写作。他始终保持了骑士的姿势,不断调整又不断飞跃,在新疆,他留下的或许不仅仅是一种优美而坚决的造型,还是一种类似传说的“雕像”和“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