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开展深度文化之旅(一)| 扇青竹之风,传篁韵悠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近日,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非遗深度文化之旅“扇青竹之风,传篁韵悠悠”财税学院实践服务团前往安吉探寻鄣吴竹扇制作技艺、追溯竹扇源起、助力鄣吴竹扇走进大众视野,着眼现代鄣吴竹扇发展内生动力,致力于推进安吉文旅融合之风,探索非遗对于共富精神的引领与道路指引作用。

01 非遗入课

活动伊始,由具有专业美术技能的学生家长率先进行指导与示范,教授竹扇扇面图案意义。

然后实践团通过PPT等生动易懂的形式向小朋友们详细介绍了鄣吴竹扇的渊源与发展,帮助小朋友们对相关非遗知识进行理解与消化。

专业美术老师指导扇面作画

02 童心绘扇

为进一步激发新生代对于非遗文化的热爱,助力非遗种子在他们心中萌芽,实践团将竹扇带入课堂,鼓励小朋友们进行大胆作画,将自己的联想与想象绘于素纸扇面之上,实践团成员们在旁对其铅笔构图以及明暗色彩使用进行指导。

实践团正在指导小朋友作画

同样,学生家长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语言、模板等形式开阔孩子思维,让孩子们实现现代亚运精神与传统非遗文化的结合。

在绘画过程中,小朋友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实践团、家长以及老师的启发与解答,他们将扇面图案与亚运会、吉祥物等元素融合,切身体会到鄣吴竹扇的文化底蕴,在与非遗文化与新生代的思想碰撞中绽放出绚烂的文化之花。

实践团与小朋友及其画作合影

03 移樽就教

下午,实践团来到湖州市民服务中心探望并采访浙江财经大学校友徐育雄先生。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获得者,徐育雄先生同实践团分享了他在推动“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路途中的所思所想所感,身体力行,将浙江财经大学校训“进德修业,与时偕行”与时代脱贫号角相结合,始终强调“对方所需,湖州所能”的“先富带动后富”的精神。

“这既是出于作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出于我自己出身艰苦的一种共鸣感情”在徐育雄先生的讲解与感召下,实践团见证了湖州协助脱贫攻坚战的历史并深刻体悟富裕背后的艰苦,明白经济发展的每一步都需要扣住时代的命脉。

实践团与徐育雄先生合影

04 匠人巧心

7月4日上午,实践团来到鄣吴村陈爱兴扇艺工作室采访安吉“两山”工匠陈爱兴先生。

在此次线下面对面交谈当中,实践团挖掘出了陈爱兴先生与鄣吴竹扇之间的故事,并通过探索他对于竹扇的想法,实现了对鄣吴竹扇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陈爱兴先生也讲解了制作竹扇的逐道大类工序,并且在谈话中,他始终强调手艺人应当秉持匠心,做到精益求精。

陈爱兴先生制作的有关冬奥精神竹扇

陈爱兴先生制作竹扇

陈爱兴先生为实践团讲解竹扇

实践团也采访到了陈爱兴先生的儿子陈宇,并从陈宇先生对于其职业生涯的概述当中看见了鄣吴竹扇中新时代的青年赋予非遗新生机的可能性。

实践团与陈爱兴先生及其儿子合影

05 访街谈扇

7月5日中午,实践服务团来到鄣吴古村落老街进行实地调研,亲身感受到了非遗竹扇弄巷的魅力与吸引力。

在纵横交错、古色古香的房屋中,实践团分别在老街街边与八府广场水车边上拍摄了宣传鄣吴非遗竹扇的纪录片,以了解竹扇的发展路程,深刻剖析鄣吴工匠精神的传承态度。

该宣讲视频以主持人讲解的形式为主,展开阐述了现今鄣吴非遗的生存环境与发展情况,并对鄣吴竹扇在未来的作用与意义提出了新的愿景。

在寻访老街中,实践团见到了居民们悠闲微笑与惬意闲聊的闲适画面。在竹林中生长的民众也向实践团抒发了他们对于竹扇的认知与热爱。

在鄣吴老街上,他们真正做到了家家有竹、拥竹入怀的场景。实践团也深入街中商铺,与商店老板进行交流,从中了解到他们大多是鄣吴竹扇非遗的传承者,也同样亲自制扇并对其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实践团在扇雕前合影

06 重德于艺

下午,实践团来到鄣吴村扇之语工作室采访非遗传承人张北兴先生。

身为“省乡村文化能人”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张北兴先生分享了他从事竹扇行业的心路历程。张北兴先生强调做好竹扇的关键是“德艺双馨”,先做人再做扇,正所谓“七分工具,三分手艺”。

实践团切实体会到竹扇的制作需要用匠心对待。此外,“一个时代的产物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与改进”,他紧紧把握当下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立现代之僻壤,寻传统之原乡,使竹扇焕发出传统技艺在当代的蓬勃生机。

在最后,实践团也收到了张北兴先生的馈赠,众人手持传统折扇,与传承人进行了合影留念。两代人的交织,也表现了非遗传承既无法离开老者,也无法离开新人,它须二者通力合作,才可绽放出绚烂的成果。

张北兴扇之语工作室

张北兴先生的非遗传承人证书

实践团与张北兴先生的合影

07 实践后感

鄣吴竹扇得以不断延续的前提就在于一代又一代心存热爱的传承人凝心静气,专于竹扇制作工艺。

鄣吴竹扇一开始以家庭作坊、工厂个体粗放生产为主,但经过时间的沉淀,人们发现了蕴藏在扇子中的美学,竹扇的发展也走向精细化、工艺化。

如今,越来越多人看见非遗竹扇的魅力,纷纷前往鄣吴拜师求艺,青年学子的加入为传统手艺注入了新时代内涵。在如今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手艺人们为让自己手中的优秀非遗文化发扬光大而不懈努力,为让社会看见非遗的魅力而不断推陈出新。

非遗并非专属于热爱历史的人们,而属于任何一个欣赏它的人,无论年纪长幼,无论尊卑贵贱。除了鄣吴竹扇还有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也许现今正面临不被理解的困境,但只要有一个能够欣赏它的美,它就终会脱离窘境,被大众所熟知,在时间的长河中流传下去。非遗的传承从来不是凭一人之力,而是依靠千千万万对非遗怀抱热忱的人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