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阅读 | 一场国民回忆——高考

高考的开始和落幕,激起了无数人关于高考的回忆。高考在我们的少年时代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无数的笑与泪、悲与欢由此而生,它是万千中国人青春中特别的节点。

高考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但它被赋予了众多意义——梦想、拼搏、未来、命运······没有高考,你不会是现在的你,我们也不会相遇。

五本书,介绍高考的过去与历史,讲述被高考改变的人生。

 

No.1 高考的时代意义

扫描二维码阅读↓↓↓

1977年10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在无数人彷徨的身影中,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中国,一度前途灰暗的青年人看到了希望。1977年12月,全国各省十三届高中毕业生——570万人涌向了高考考场,踏上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征途。

1977年的寒冬,考场上却散发着郁郁勃发的生气,数百万考生正在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未来的轮廓。第二年春天,27.3万大学新生踏入大学校园,在高校停止招生的十年寒冬后,终于等到了春回大地。1978年9月,新一轮的高考再一次拉开帷幕,前后两届共1000多万的考生,重新燃起了掌握自己人生的激情。

本书通过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口述,重新展现高考于一个时代的意义以及它内含的一代人的生命体验,

 

No.2 老三届的命运转折点

扫描二维码阅读↓↓↓

你也许对“老三届”这个词并不陌生,它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爆发时,在校的1966届、1967届、1968届三届初、高中学生。

作者作为普通老三届中的一员,以平实的笔触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在北京度过了快乐简单的学生时代,随后在西双版纳下乡,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辛勤劳动,并找到了一生的挚爱。后来作者又远赴青海格尔木当兵,经历了难忘的部队生活。恢复高考后,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最终考取了北京经济学院并在毕业后调入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后又在香港工作生活至退休。

作为万千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人之一,他是幸运的。在时代的巨浪中,他也是渺小的。

 

No.3 古代高考——科举

扫描二维码阅读↓↓↓

科举是一种离我们既远又近的传统考试制度,它已走入历史,属于已经过去的时代。在当今中国已不可能再度恢复,但它又有抹之不去的历史记忆时常被唤醒,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和踪影可以追寻,甚至还以不同的形态在现实社会重新复活。

《中国科举文化》五个部分的内容虽然不能囊括中国科举文化的所有方面,但基本上涉及了科举文化的主要方面。无论科举制的是非功过如何,它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要素,或者说是中国历史与文化中的重大存在。不管我们是否意识或是否承认,科举文化这种存在照样在起作用。因此,充分认识并深入研究科举文化,在今天还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No.4 他与高考的故事

扫描二维码阅读↓↓↓

说到恢复高考,就不得不提邓小平。

本书是关于邓小平在1978年重要历史关头力挽狂澜、改变中国命运走向的全景记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不是立即走上了正轨,这两年的时间是中国当代最惊心动魄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很多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故事。

在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转折过程中,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充分发挥了他的大智大勇,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摆脱长期的“左”的错误束缚,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进程,挽救了中国,凸显了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大智大勇。

全书从粉碎“四人帮”落笔,详尽记叙了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批判“两个凡是”,与极左路线的斗争,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的召开等历史事件。本书资料翔实,内容具有很高的可读性,是一部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巨作。

 

No.5 四十年高考缩影

扫描二维码阅读↓↓↓

在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中,珍藏着自1892年以来的上千万张历史照片。

“高考四十年”是本书开篇之章。宏大的历史叙事,被浓缩于一幅幅照片所定格的一个个历史瞬间——或是一个动人表情,或是一个经典场景,或是一个生活细节,使得人们在领略浩荡奔腾的历史大潮的同时,也可以看清其中的一朵朵微小浪花。

如果说,私人相册是一个家庭的个体记忆,那么,国家相册则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依托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图片打造的《国家相册》微纪录片以小故事讲述大历史,以小细节呈现大时代,让百年历史风云通过每集几分钟的微纪录片穿越时空,与当代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