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

课程简介

在数字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信息素养既是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是学习研究、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取得成功的关键。本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具备提出明确的信息需求,能够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以及展示交流所创造知识、成果的能力,并使学生形成信息利用的伦理道德。课程内容涵盖信息素养基础、信息需求的识别、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以及信息展示和交流成果等,适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不同场景。

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

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

课前学习任务

课堂组织形式

课后任务

1

绪论

信息的基本属性

信息素养的概念与框架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选择感兴趣的主题

2

信息需求识别与表达

信息需求的概念

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

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分析涉及的概念,写出信息源

3

信息检索基本知识

信息检索概念

信息检索语言

课堂讲授

软件操作

针对选择的主题构建检索式

选择恰当的信息源进行检索

4

文献型数据库

数据库类型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软件操作

查找选题不同文献类型的资料

查找选题涉及到的数据

5

图书等文献获取

6

数值型数据库

7

开放存取理念下网络资源获取

开放存取的概念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查找选题涉及的开放存取资源

第8周

信息分析

定量分析的概念和类型

定性分析的概念和类型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区别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软件操作

对拟研究的问题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

第9周

信息分析

10

信息评估

信息评估的概念

信息评估的必要性

信息评估的标准

课堂讲授

课堂测试

小组讨论

对检得信息或数据进行评估

第11周

信息利用的主要方式

信息利用的主要方式

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

按学术论文的构成要素写报告

第12周

信息利用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概念

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

第13周

信息利用伦理道德问题

信息伦理的概念

学术不端的定义

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

第14周

信息交流与展示

信息交流的概念

信息交流的必要性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根据报告内容制作PPT

第15周

报告撰写

报告撰写要求

写作指导

成果汇报

修改报告与PPT

第16周

成果汇报

成果汇报要求